小說:大明皇妃·孫若微傳作者:孫若微朱瞻基時間:2020-09-05 10:26:59
大明永樂六年。
山東濱州府的鄒平,一座小小的縣城,這里有一座黃山,與安徽境內(nèi)著名的云海黃山不同,這里的山以黃土得名,在鄒平城南近郊,山城相映,別具特色,其山勢狀如伏虎,又稱虎頭崖。
黃山自古多廟宇,西嶺有碧葭元君廟,東嶺有玉皇廟,又有捕蝗之神劉猛將軍廟、石大夫廟,皆金彩絢麗。寺廟之中有僧道主持,終日香煙繚繞、鐘響磬鳴,進香還愿者絡(luò)繹不絕。
每年四月初八,黃山盂蘭會,不僅文人墨客會集于此吟詩作賦,南北商賈也來此商洽物資,尤以藥商為眾,形成了海內(nèi)聞名的黃山藥會,是鄒平一年一度的大盛事。
在永城擔任主簿的孫敬之告了假,一早出門,帶著供果和香燭來到玉皇廟還愿。孫敬之誠惶誠恐,既懷著對神靈的七分感激,又有對自身多劫命運的三分恐懼,進了山門,就看到有善男信女一步一拜,極為恭敬虔誠。
孫敬之稍稍猶豫了一下,環(huán)視四周,這里人來人往哪兒的人都有,萬一碰到熟悉的人該如何解釋呢。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女兒,心中一緊,也像其他人一樣,誠心跪拜,一步一叩,直至大雄寶殿。
誠心跪拜,無比虔誠地上香,敬獻燈油錢,然后默默地許愿,當他走出大殿,看到眾人在圍著一位小師父抽簽,他也駐了足,徘徊在人群后,神色焦慮惶恐。
“小老弟!”此聲輕喚,音量不大,但是極具穿透力,轉(zhuǎn)身定睛一看,竟然呆立當場。
那人一身黑色的袈裟,站在殿宇投下的陰影里默默注視著周圍繁雜的一切,仿佛他是超脫眾生與塵世的。一雙陰郁的三角眼,正直直地盯著自己,一動不動,似笑非笑。
“形如病虎,性必嗜殺。”孫敬之心中一緊,原來是他——父親的好友,僧人姚廣孝。孫敬之少年時曾隨父親在嵩山少林寺小住,與父親的幾位知己好友一起談經(jīng)論道,一次碰到最負名望的相面大師袁珙。
袁珙看到姚廣孝,大為驚訝道:“如今天下已太平了,怎么還會有相貌如此奇異的僧人?這一雙三角眼詭異非凡,面似一只生病的老虎,骨子里卻透出一股殺氣,必是一位精于權(quán)謀的高人,將來定能建立千秋偉業(yè)?!?/p>
若是一般的化外之人、僧人道士,聽聞此言定會有幾分的不悅,而姚廣孝不怒反喜,對著袁珙深深一揖:“謝你吉言?!?/p>
那一幕深深地印在孫敬之心中,不是說僧人應(yīng)該不戀紅塵、不念功名的嗎?那么這個姚廣孝聽到袁珙此言之后,又為何作如此反應(yīng)?自此之后,一向淡泊的父親明顯疏遠了這位好友,再后來,聽說他投奔了燕王,成為燕王靖難逼宮、榮登九五的謀臣。一切都如袁珙意料的那般,他一介布衣僧侶,居然真的在太平盛世中顛倒乾坤,建立了豐功偉業(yè)。
可是既然如此功高卓著,此時他為何不在京城,卻出現(xiàn)在此地呢?
孫敬之還在思前想后,姚廣孝則不露聲色地對他招了招手,孫敬之不由自主地跟在姚廣孝身后,走向林間深處。
清幽的禪房,兩人盤腿對坐,中間放著一盤殘局。
孫敬之內(nèi)心無比惶恐,那一年,自己年少氣盛,與姚廣孝對弈,被突然造訪的袁珙打斷,那盤棋也就沒有下完;而如今,時隔二十幾年,他居然拉著自己要下完當日的棋局,那賭注竟然是自己的女兒。
孫敬之輸?shù)靡凰俊?/p>
“孫愚?!币V孝盯著孫敬之,突然鄭重地喚起他的名字,“你可認輸?”
孫敬之心神不寧,只得說道:“伯父與家父一向交好,應(yīng)知曉家父的秉性,孫家世代居于孔孟之鄉(xiāng),歷來淡泊處世,實在不喜官場沉浮。就連小侄這永城主簿之職,也是同窗盛情相邀,才勉強為之,如今正是丁憂之期,才得以告假返鄉(xiāng)。而小女……”說到此處,孫敬之面上一黯,連連淌下幾滴急淚:“吾膝下只此一女,難免嬌寵,禮儀德行并不出眾,怎可配及龍孫?更何況,小女頑劣之極,前幾日游湖失足落水,被救上來后一直昏迷不醒,如今命將不保,何顧其他?”
姚廣孝危然端坐,閉目不語,仿佛老僧入定一般,在袍袖下面掐指一算,眉頭一展,微微抬眼說道:“也罷,此次我不帶她走便是?!?/p>
孫敬之剛剛面露喜色,只聽姚廣孝又道:“不過,此女雖然初降孫家,但終究是要鳳棲宮苑的。你且回去,不出半日,她自會醒來,只是對于此女,你也不必苛責管教,盡可任其自然處之。他日待到該走的時候,你也不要相阻,這一切皆是命數(shù)!”
一番話說完,姚廣孝便不再開口。
孫敬之起身之后,對著姚廣孝敬拜一番,才告辭離去。
城內(nèi),一座靜肅的青磚小院里,微雨落花,藤蘿架下,一個青衣少年對著那空空的秋千,面露傷色,低頭自責。
“孫少爺,少奶奶請您進去呢?!币粋€梳著雙螺髻,身穿紫花粗布衣裙的小丫鬟站在不遠處輕聲低喚。那青衣少年抬眼望去,“紫煙,妹妹醒過來沒有?”
名喚紫煙的小丫頭那眼圈中積蓄的淚水已然說明一切。青衣少年嘆息一聲,走進屋內(nèi)。
孫家書香世家,雖然官職低微,人口簡單,但樂善好施,家世清白,在小小的鄒平也算得聲望之家。
輕紗幔帳內(nèi),可以隱約看見靜靜躺在床榻上的那個小小的她,雖然緊緊閉著一雙眼睛,看不到平日的美目流盼、桃腮帶笑,但見嬌嫩的肌膚,說不清的輕靈之氣,道不盡的嬌俏可人。
而守在床榻一角默默垂淚的正是她的母親,孫家的少奶奶、孫敬之的夫人,董素素。
“母親,妺妹還沒有醒來?”小小少年面露憂色,焦急不已。
素素搖了搖頭,面色憂慮。
董素素多才多藝,棋、詩、書、畫、弓、歌、舞、琴、簫、繡,無不工絕,更師從其父,習得一身醫(yī)術(shù),有“十能”才女之稱。其靈慧之氣,獨負盛名,更在靖難之役中與燕王朱棣結(jié)緣,原本是得伴天子的貴人,卻不喜朱樓玉宇的宮禁生活,于是隱遁鄉(xiāng)野,以詩為媒,自選郎君。
董素素與孫敬之婚后琴瑟和諧,育有一子一女,長子繼宗,次女若微。若微慧心姝顏,最得寵愛。女兒名喚若微,是以浮若微塵之意,取自“一興微塵念,橫有朝露身,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”,只因夫妻二人素來喜歡王維的詩,也喜歡其淡泊,故以“若微”為名,希望女兒一生恬靜淡然。孰料,世事常與心愿相違,就在這一年,若微的人生,以及整個孫家的平靜,都逢逆轉(zhuǎn)。
注:
孫敬之,初名孫愚,字主敬,后得宣宗賜名孫忠,系宣宗孝恭章皇后孫氏之父,明朝外戚。
袁珙,明朝著名相術(shù)奇人。
姚廣孝,明朝著名的政治家、佛學家,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,明成祖朱棣的謀臣,著名的黑衣宰相,曾參與編撰《永樂大典》,主持重修《明太祖實錄》。
孫繼宗,明宣宗孝恭章皇后之兄,天順元年參與奪門之變助英宗復(fù)位,功進侯爵。
手機上閱讀
點擊或掃描下載